正在阅读:中来西亚,中餐天堂VS地狱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新闻 / 马来西亚 / 正文

11文章频道通栏广告.png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中来西亚,中餐天堂VS地狱

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5/11/11 19:03:30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微信公众号 作者:餐饮出海 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表面是机会,底下是陷阱;但正因如此,它才是真正的“根据地”。




看似繁荣:中餐在马来西亚遍地开花


“马来西亚,真是中餐的天堂。” 几乎所有刚落地的中国餐饮老板都这么说。


从吉隆坡到槟城,从新山到亚庇,酸菜鱼、麻辣烫、火锅、烤鱼、剁椒鱼头…… 你能在马来西亚吃到几乎所有国内网红菜。 街上挂着“长沙味道”“成都印象”“地摊火锅”“东北烧烤”的招牌比比皆是。


数据也似乎支持这种“繁荣”:


华人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约 23%,消费习惯与中餐天然契合;


中国人在马来西亚的长期居留人口已超百万;


据马来西亚餐饮业协会估算,全国中餐厅数量接近 两万家(含本地华人餐厅)。


看上去,这确实像一个“新的中餐根据地”。 但问题是——真相往往藏在热闹背后。




繁荣的另一面:越来越多餐厅在“卖店”


最近几个月,红哥在吉隆坡跑市场,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:


“这边太卷了,我的店准备转让。”


一些刚从国内来的老板,三个月前还信誓旦旦要“征服东南亚”, 如今却在 Facebook 群里发布“急转店面”“亏本出让”的帖子。


为什么?


成本高、回本慢


一间150平的火锅店,在吉隆坡市区月租可达1.5万马币(约2.3万元人民币), 装修、人工、原料、清关、冷链一叠加, 单店启动成本轻松过百万元人民币。


但当地消费者的客单价又有限—— 你要卖出国内一线的价格,很难。 要打价格战,又守不住毛利。 很多人连半年都撑不住。


供应链跟不上


国内的调味品、冻品、半成品供应体系极度完善, 可在马来西亚,你会发现:


货源少、价格高、周期长;


没有统一的配送体系,很多餐厅还要自己去批发市场搬货;


清关、冷链、仓储都得自己搞。


一个老板对我说得很直白:


“在中国,我做餐厅靠的是品牌; 在马来西亚,我做餐厅靠的是运气。”


团队问题、文化差异


管理成本高、招聘难、培训难。 本地员工纪律性、执行力、服务观念与国内不同。 中餐讲效率、标准、口味一致性; 而本地工人习惯慢节奏,这种“节奏冲突”, 让很多中餐品牌在运营上掉链子。




那为什么,还越来越多品牌要来?


因为—— 尽管坑多、成本高、体系不完善, 这里仍是中餐出海餐饮老板自认为最有潜力的“根据地”。


原因有三:


市场基础好


马来西亚有庞大的华人消费群体,对中餐文化有天然认同。 不像欧美要“教育市场”, 在这里,中餐=主流。 这意味着进入门槛低、推广成本低。


竞争虽多,但模式仍原始


大部分中餐店仍处于“夫妻档+人工采购+人工管理”阶段。

还没进入品牌化、连锁化、标准化时代。 这正是中国连锁品牌的机会。


政策友好,外资门槛低


相比其他东南亚国家,马来西亚的投资政策相对开放。 公司注册流程快,租赁和劳工制度相对稳定。 如果你做的是“供应链+品牌服务”类型项目,更容易落地。




为什么这里的问题,就是机会


表面看,这里“卷”,其实这是信号。 在红哥看来,马来西亚中餐市场正处在一个“半成熟阶段”:


门店数量多,但系统化不足;


餐饮业需求旺,但供应链薄弱;


人才体系散,但市场接受度高。


这三点,恰恰说明:谁能补齐体系,谁就能立根。


餐饮品牌要思维反转


别再想着“开店跑马圈地”, 而是要做“模式输出+供应链配套”。 真正能走下去的,不是那个在商场里装修最豪华的品牌, 而是那个能给100家餐厅供货、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品牌。


供应链企业要趁机出海


当别人卷前端、卷门头、卷TikTok曝光时, 你要去卷后台、卷配送、卷体系。 冷链、调味品、半成品、包装、酱料、物流…… 这些都是目前马来西亚市场严重缺口的领域。


红哥最近拜访一家本地供应链, 他们主打“中国调料及干货与冻品”, 只花不到一年的时间,就供上了吉隆坡100多家餐厅,全马加起来超过300多家餐厅, 因为别人买不到这种稳定的货。


投资人要看得更远


别被短期利润迷惑。 马来西亚不是“快赚市场”,是“打地基的市场”。 谁能率先建立品牌+供应链体系, 谁将成为未来东南亚的“餐饮枢纽”。


马来西亚餐厅




两种结局:死在热闹里,或赢在体系上


未来的马来西亚中餐人,将出现两种命运: 一种,在表面繁荣的浪潮中被卷死—— 他们靠热情、靠装修、靠噱头,但撑不过现金流;


另一种,在混乱的体系中悄悄站稳—— 他们懂标准化、懂供应链、懂本地化, 哪怕开店慢,但越走越稳。


热闹的是“餐饮店”, 真正赚钱的,是“供应链”。


所以红哥要提醒一句: 马来西亚确实是中国餐饮的新根据地, 但前提是你要带着好产品来,而不是带着冲动。





马来西亚的中餐市场,表面像金矿,底下像雷区。 踩对节奏,你挖到金; 踩错方向,你踩到雷。


出海人三点提醒: 别盲目开店——先调查供应链体系; 别急着挣钱——先搭建后台系统; 别怕竞争——怕的是你没模式、没标准。


我们正在筹备下一场【中国餐饮供应链出海建联会】, 地点:马来西亚吉隆坡。 聚焦“中餐出海·供应链合作”, 让真正想稳扎海外市场的品牌能对接渠道、资源、仓配。 如果你是供应链品牌、餐饮老板、渠道商, 可以后台回复【建联】,我会私发邀请。


红哥团队的9.9元橄榄油剁椒鱼头, 正是许多中餐厅的“标准化爆品”。 从国内到海外,成本稳、口味稳、利润高。 想了解它如何帮餐厅打造成一道获客引流爆款菜? ➕微信备注【鱼头】,我发你一份《爆品菜出海逻辑手册》。

“热闹”留给别人, “根据地”留给有准备的人。






已有0人点赞

扫码_搜索联合传播样式.jpg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
投稿

我要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