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扫一扫

当TikTok的流量入口从短视频走向“线下”,餐饮业又要改写命运了。

这几天,马来西亚餐饮老板圈里最热的话题,不是原材料涨价,也不是员工难招,而是——TikTok要上线“本地生活服务”了。
这意味着什么? 简单讲,就是抖音在中国搞的“团购+探店+流量分发”模式,要登陆马来西亚了。 从此以后,顾客不只是看短视频,更能直接在TikTok上订餐、买券、下单。
这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平台,而是一个能“带客流、带销量”的商业引擎。
有人兴奋地说:
“终于轮到我们小店能在TikTok上卖团购了!”
也有人担心地说:
“别又像Shopee、Grab那样,开始是红利,后来是陷阱。”
这场游戏,注定是几家欢喜,几家忧。
要看未来,就得先看中国的过去。
两年前,中国的“抖音本地生活”上线。短短18个月,团购、探店、达人带货席卷了餐饮圈。 数以万计的餐饮店靠短视频起死回生,也有不少老店被流量吞噬。
红哥当时走访过几个典型案例:
有人靠一条短视频,一天卖出2000份套餐,客人排队三个小时。
也有人因为团购价太低、抽成太高、流量不稳定,最后做不下去。
抖音给了你机会,也能拿走你的利润。
这句话放在马来西亚,也一样成立。 如果TikTok真要上线本地生活,这场战役不会是玩笑—— 它将彻底改变餐饮业的流量逻辑。

为什么说这次是“分水岭”? 因为TikTok拥有的是——内容、算法、用户和支付体系。
过去,餐饮老板拼的是味道; 后来,拼的是地段; 再后来,拼的是外卖和广告; 而现在,要拼的,是谁能抓住算法的流量红利。
马来西亚有2000万TikTok用户, 一旦TikTok开放团购入口, 那就意味着—— 你的视频可能直接变成订单,你的客流不再靠地段,而靠推荐。
这时候, 懂拍短视频的餐厅、会玩互动的老板、懂得做“爆品菜”的品牌, 将迅速上位; 而那些依然靠“口碑慢慢来”的传统餐厅, 可能连顾客都见不到。
餐饮的胜负, 从“味道”转向了“算法”。
几家欢喜,几家忧!
欢喜的,是那些敢拍、敢玩、敢试的老板。
他们懂内容,也懂成本。 比如一家吉隆坡的火锅店老板, 拍短视频送小菜、送优惠券,每条视频几万播放, 一天多出30桌客流。 这样的餐厅,TikTok一开放团购入口,就能直接变现。
他们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, 有流量、有曝光、有补贴, 他们会成为这场浪潮的赢家。
忧的,是那些不变的餐厅。
还在靠外卖平台、靠地推、靠熟客的餐厅, 流量被平台重新“切割”,成本被平台重新“定价”。 广告花得越来越多,利润却越来越薄。 他们不是做得不好,而是——时代换了规则。
TikTok不会杀死任何餐饮, 但它会逼你重新学习。
如果TikTok本地生活真在下个月登陆马来西亚, 那接下来的三个月,将是餐饮老板的“考验期”。
第一批入局的人,会赚到流量; 但如果没准备好,就可能掉进价格战、团购陷阱。
红哥的建议很简单—— 别等TikTok来了才准备。现在就动。 先练内容力: 每周至少拍三条真实、接地气的店铺视频; 不用美颜,不用剧本,讲菜、讲人、讲故事就够。 打造“流量爆品”: TikTok不看你菜单多长,只看哪道菜能让人点、让人拍。 建立复购系统: 有了第一次流量,还得有复购逻辑——这才是真正的生意。
餐饮行业的竞争,从厨房走向了算法。 以前是厨师决定一家店的命运, 现在,可能是拍视频的那个人。
所以,TikTok本地生活不是“多一个平台”, 而是整个餐饮生态的重构信号。
谁能适应内容化,谁就能活得久。 谁还想着“慢慢来”,就可能被淘汰。
红哥最近拜访了几十家餐厅, 发现一个共同点: 流量不稳定,但菜品可以稳定。
平台风口再多,能留住客的,永远是那道“让顾客想再来一次”的菜。
就像我们在全国推的那道—— 9.9元橄榄油剁椒鱼头。 餐厅拿回去卖29.9元,顾客觉得便宜,老板赚得稳。 很多餐饮老板说,这道菜帮他们稳住了生意,也帮他们练了“爆品思维”。
所以,TikTok的流量不一定属于每个人, 但“爆品菜”的逻辑,永远不过时。
👉 想学习“爆品菜逻辑”“避坑指南”“旺店案例”, 后台回复【爆款】,即可免费领取三本实用册子。


1怎样和宝宝建立更好的情感交流亲子专题
1下半年开场,钱放哪个“口袋”里理财专题讲座
1近期房产政策解读市场更要走向正规理性的轨道里面
1高考加分政策和自主招生改革问题答疑
1探秘旅游博主真实生活:旅行真没太多惊险!

